4月10日,公司參建的重慶市藻渡水庫大壩工程成功填筑至50年一遇設計度汛高程340.8米,標志著大壩一期填筑任務提前20天圓滿完成,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上午9時,隨著施工指令下達,數十輛自卸車有序卸料,挖掘機、推土機、灑水車緊密配合,將土石料均勻攤鋪在壩基。隨后,壓路機嚴格按照參數對每層土料進行碾壓,近3小時的連續作業后,壩體順利達到340.8米設計高程。
藻渡水庫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總投資101.23億元,屬Ⅱ等大(2)型水利工程。其正常蓄水位375米,總庫容2.01億立方米,防洪庫容0.50億立方米 。建成后,綦江城區防洪標準將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還可為綦江區等多地供水約1.79億立方米,解決300多萬人的供水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3.46萬畝,電站裝機容量12兆瓦,年發電量4494萬千瓦時。
該水庫由樞紐工程與輸水工程組成,樞紐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04.5米,壩頂軸線長298.7米,總填筑量約186萬立方米,采用全斷面分層碾壓法填筑。大壩一期填筑達到340.8米度汛高程意義重大,不僅將建設期防洪標準提升至50年一遇,為下游筑牢防洪屏障,還為后續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為工程整體推進贏得了時間。
為實現這一目標,公司項目團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黨建引領方面,成立大壩截流、填筑突擊隊,深入一線解決難題。在技術創新上,運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工程建設,實施智能灌漿、智能碾壓和智能調度。智能灌漿可自動調配漿液參數并實時采集數據糾偏;智能碾壓借助信息系統自動監控碾壓參數,保障作業精準高效;智能調度對駕駛員和車輛進行全程監控,實現危險預警。項目集成智能建造平臺,打造高效協同的智慧生態系統。
工程于2024年7月開展碾壓試驗確定最佳參數;9月28日提前完成運料道路建設;10月10日實現大壩下河截流;12月10日大壩填筑啟動并進入高峰期。歷經1300余人548 天的努力,最終成功完成一期填筑任務。
藻渡水庫作為重慶市“十四五”重點建設的大型水庫及渝黔合作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區域防洪和水資源保障能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渝南黔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沿線生態環境。(曾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