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共同創作的大型紀錄片《征程》2022年9月27日起在中央電視臺、央視頻、央視網播出。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馬友誼大橋人物故事案例入選紀錄片第20集《絲路心相通》,展現二航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奮斗追夢歷程。該節目于北京時間2022年10月6日晚22:30在CCTV-1首播,10月7日晚黃金檔于CCTV-10重播,央視頻、央視網同步上線。
全文解說:
他們的作品不斷延伸,溝通東西、連接世界。他們奮斗在遠方,在地域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的朋友圈,一起成就夢想。他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讓“一帶一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越走越實。
這里是馬爾代夫,一千余個珊瑚島礁,宛如一顆顆散落在印度洋的綠寶石。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馬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陽光、沙灘和海,是這片美景的代名詞。但這也是一片風高浪急、波濤洶涌的海域。橋梁工程師林樹奎正在帶領中國工程團隊,修建一座兩公里長的跨海大橋,用來連通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和隔海相望的機場島。
中馬友誼大橋項目施工技術組組長 林樹奎:海底下的話是波濤洶涌,流速是非常快的,所以導致這個地方浪比較大,施工作業最不利的一個地理位置。最困難的時候,這個船舶和鋼護筒形成一個共振,容易把船體撕裂。一個月的時間一點都沒有進展。
此前,這片海域被認為是“建橋禁區”,從馬爾代夫的首都馬累到機場,只能坐船。一旦遇到極端天氣,交通就會中斷。用橋梁將島嶼串聯起來,解決交通不便的難題,成為馬爾代夫人民共同的夢想。
常年受到涌浪的影響,這片海域一年近三百天都不具備船舶施工條件。林樹奎必須見縫插針,在海浪小的間歇期,尋找施工的時機。
今天,潛水員要把波浪檢測儀安裝到46米深的海底,以監測浪涌的變化。這里海底洋流復雜,水壓巨大,安裝儀器耗時費力,很不容易。
潛水員在水下,每次只有35分鐘的工作時間,否則他就有可能因為體內氮氣超標,形成堵塞血液流通的栓塞,這是致命的危險。
半小時后,潛水員安全浮出水面。
潛伏在海底的波浪檢測儀開始監控著浪涌的變化,為工程團隊提供準確數據。
數據傳回萬里之外的中國。湖北武漢,國家級橋梁實驗室,數十名專業工程師迅速集結,為馬爾代夫前方施工團隊提供技術支持。他們將馬爾代夫海底的洋流數據輸入電腦,測試平臺模擬出海浪的形態。很快,他們找到了施工的窗口期。
林樹奎:反復實驗,實驗了一個半月左右,得出了一個參數,在小于波高75(厘米)的情況下,那么我們船舶是可以吊裝作業的。不是我一個人在戰斗,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國內團隊來支撐,困難是暫時的,相信建橋的話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那么應該說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可以解決的。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十年來,中國建起了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中國的工程師掌握了世界先進的橋梁技術,積累了豐富的建橋實戰經驗。這些給了林樹奎他們修建這座大橋的勇氣和信心。
整個建橋過程中,工人們要完成近兩萬個焊點的焊接。焊接工作需要帶電作業,一旦海水打濕電路,工人們就有觸電的風險。兩次浪涌之間有14秒間隔,這是安裝在海底的波浪檢測儀提供的準確數據。焊工們需要在14秒內完成一個焊點的焊接,然后在海浪撲上來之前,關掉電焊電源,并將它掛到高處,防止被海浪打濕。
林樹奎:所以說我們就是把它比喻成“啃”,一點點“啃”。用時間,用我們的意志去把它慢慢地磨下來。
建設者們除了在海浪中艱難焊接,還時刻關注著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林樹奎:像我們的焊工,他們在焊接過程中,剩下的焊渣,他要丟到焊渣桶里面去,不能丟到海里面去破壞生態環境。我們朝下一看,看到海龜、海豚在游,包括魚,我們都不忍心對環境進行一個破壞。
就是在這樣洶涌的波浪間,工人們小心收集,努力保證焊渣不掉進大海,完成了至少3噸焊渣的回收。
“一帶一路”是一條發展之路,更是一條綠色之路,海外施工項目走出去的不僅有領先的工程技術,還有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的發展理念。
在馬爾代夫外海,六百多名建設者緊張施工,用974天時間,在印度洋上修建起這座跨海大橋。
2018年8月30日,中馬友誼大橋正式通車。從馬累到機場,由原來風浪中坐船顛簸20分鐘,變成現在的開車5分鐘,天塹變通途。
馬爾代夫當地居民:以前人們生病時,必須使用胡魯馬累和馬累之間往返的渡輪。但是現在我們可以使用急救車,在10至15分鐘內將病人送往馬累和胡魯馬累的任何醫院。
林樹奎:非常有幸能參與這個“一帶一路”的項目建設,通過這個項目的建設,我們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建橋技術得到質的飛躍和發展,而我們是其中的參與者,也是實踐者,我們感到非常驕傲并享受其中。
中馬友誼大橋連接了首都馬累和機場,也連接了中國和馬爾代夫。這場友誼將繼續延續,這條“絲路”溝通東西、連接世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到規則標準“軟聯通”,再到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今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繼續朝著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目標堅定前行,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堅定前行。
滄海橫流,更當闊步人間正道。無論通向美好未來的道路有怎樣的艱難險阻,中國將始終與世界攜手同行,不斷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