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7:06:11 來源:中國交通報 作者:本報記者 龔仁智 通訊員 何鴻鵬】6月23日上午12點,經過12小時的連續作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廈門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環島東路互通F匝道第九聯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廈門第二東通道島內側海上互通區主體結構全部完工
廈門第二東通道是廈門市進出島交通網絡規劃中重要的跨海通道之一,聯結廈門島內和翔安,全長約12公里,其中跨海橋梁(海中區)長約4.5公里。大橋為單幅變高變截面連續梁橋,雙向八車道設計。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翔安大橋A2標段線路全長3300米,主要施工內容包括環島東路互通工程,跨海橋梁樁基、下部結構和鋼箱梁運輸吊裝等。其中環島東路互通為組合式互通,包含8條匝道及2條主線,共67聯箱梁,其中海上互通區共39聯、112跨箱梁,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現澆工藝,147個墩身結構采用花瓶墩接樁基礎,114座承臺采用鋼板樁及無封底混凝土鋼套箱工藝,450根樁基采用沖擊鉆鉆孔樁。海上互通區設計混凝土量共15萬方,鋼筋2.6萬噸,施工產值7.8億人民幣。
廈門第二東通道環島東路海上互通區地處廈門本島,雨季時間長,易受臺風、潮差等自然影響,施工組織復雜;毗鄰白海豚保護區,環保要求高;緊鄰居民住宅區,夜間施工管控嚴格,且各級檢查較多,工期要求緊迫。廈門作為國外主要入境地,受疫情影響嚴重,自2021年至今官方局部封控達四次之多,關鍵材料進場受到影響,對施工組織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交二航局廈門第二東通道項目海上互通區負責人楊光介紹,針對島內側互通區高樁承臺受潮汐影響大的特點,項目團隊創新采用鋼混組合鋼吊箱工藝進行施工,在提質增效方面效果顯著;針對墩身混凝土標號較高且墩身結構復雜,項目團隊采用鋼模板+透水模板布的工藝,提高墩身施工成品質量,降低墩身施工裂紋發生概率;針對箱梁施工支架搭設難度大,項目團隊優化支架設計,合理組織材料,嚴抓支架施工質量,有效保證了現澆箱梁施工安全及質量。
同時項目團隊極其重視創新成果的總結及運用,在廈門第二東通道島內側海上互通區施工期間,共獲得11項專利,取得省部級微創新成果4項、QC成果4項。為廈門第二東通道項目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悉,廈門第二東通道項目預計7月20日全橋海中區墩臺吊裝完成,8月30日實現全橋合龍,目標在2023年春節前實現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