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在渝央企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參建的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溫州甌江北口大橋(簡稱“北口大橋”)建成通車,標志著我國沿海交通大動脈寧波至東莞國家高速公路的最后節(jié)點實現(xiàn)貫通。在這座橋梁建設中,中交二航局二公司研發(fā)多種新設備、新工藝攻克世界級施工難題。
北口大橋工程全長7913米。其中,跨越甌江的主橋長2090米,主橋采用“兩橋合建”設計,上層為甬莞高速,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為國道G228南金公路,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中交二航局二公司主要負責北口大橋上部結構、南塔、南錨碇和南引橋施工。
據中交二航局溫州甌江北口大橋項目負責人向自立介紹,自項目開工以來,建設者克服了強臺風、強潮涌、通航尺度大、航空限高嚴、周邊環(huán)境復雜、疫情影響等不利因素,有力推進了大橋高效優(yōu)質建設。“北口大橋建設實現(xiàn)三個世界首創(chuàng):它是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世界首例多塔連跨懸索橋大剛度混凝土中塔,還建設了世界首座強潮河口深厚淤泥質黏土超大型沉井基礎。”
北口大橋南錨碇沉井平面積相當于10個標準籃球場大小,總重達50萬噸,下沉到地下61.5米深。沉井下沉遇到深厚淤泥、黏土層等復雜地質,給姿態(tài)控制和下沉帶來挑戰(zhàn)。二航局項目技術團隊實施“十字拉槽+全斷面小鍋底開挖”工法,自主研發(fā)“水下快速取土裝置”,將大型鉆機改造轉用水下取土,同時全程采用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動態(tài)監(jiān)控,攻克深厚淤泥層沉井施工世界性難題。
北口大橋有兩根主纜,每根主纜由169根索股組成,長2300米,單根索股由127絲直徑5.4毫米鍍鋅高強鋼絲組成,鋼絲抗拉極限強度為1860兆帕。為克服三塔懸索橋的中塔主纜抗滑移難題,項目團隊設計制造了世界首個深槽索鞍,并研發(fā)出國內首臺智能化深槽入鞍機器人,采用液壓頂桿作為機械手,將索股“推”進索鞍,相比傳統(tǒng)人工入鞍方式效率提升30%。
此外,北口大橋主梁共由110榀鋼桁梁組合而成,最大吊裝節(jié)段重1200噸,全橋鋼桁梁總重約7.7萬噸。項目團隊研發(fā)應用世界最大吊重能力千噸級纜載吊機,解決了大噸位、大跨度懸索橋鋼梁節(jié)段吊裝同步穩(wěn)定性差、起重能力和起升速度無法保證的難題。
北口大橋通車后,溫州樂清市民到溫州龍灣國際機場的車程從過去1個多小時縮短至15分鐘。同時,該橋通車對提高東部沿海公路運輸大通道通行力,進一步加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聯(lián)系,助力溫州搶抓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戰(zhàn)略機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