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裝作業五環節】
交接驗收
在吊裝之前,廈門路橋集團組織了現場交接驗收,為鋼箱梁做一次現場的“全身體檢”
拋錨駐位
4000噸級起重船按指定位置拋出8根500米長錨纜、15噸重錨,在橋梁南側駐位,確保船體穩定
吊裝
起重船提升吊具,將鋼箱梁提升到預設高度后,水平移動到橋墩上
初調位
起重船按照指令將鋼箱梁逐步下放到橋墩頂部預先埋設的調位支座上
精調位
作業人員利用千斤頂,通過智能系統完成精確調整和加固
本組文/本報記者 盧劍豪
通訊員 吳露楠 何鴻鵬
昨日下午3時許,隨著重達2837噸的大節段鋼箱梁精準地坐在落翔安大橋(第二東通道)18號和19號墩頂,標志著A2標段跨海橋梁(海中區)進入上部結構裝配化施工階段。這是翔安大橋首次對外展示橋面箱梁吊裝全過程,該箱梁是翔安大橋A2標段首節橋面箱梁,也是全橋吊裝的第二節橋面箱梁。
翔安大橋跨海橋梁預制墩臺共35個、鋼箱梁36節,均采用工廠化預制、裝配式吊裝,墩臺以及鋼箱梁預制裝配化率達100%。
中交二航局翔安大橋A2標段負責人柴海峰介紹:“A2標段首節鋼箱梁的成功吊裝,為國內復雜海域、航空限高條件下超長超重變截面鋼箱梁的綠色智能建造提供了經驗。后續項目團隊將穩步推進鋼箱梁裝配化成套技術研究。”
隨著建設推進,預計今年底,翔安大橋輪廓將初現。按照計劃,翔安大橋計劃2022年底建成通車,將進一步完善區域和城市路網,助力跨島發展,對我市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現場】
慢工出細活
升高1米
需要5分鐘
昨日上午9時許,記者抵達時,鋼箱梁已經懸停在半空中,隨著鋼筋纜繩的轉動,起重船緩慢提升吊具,正式開始A2標段首節鋼箱梁吊裝作業。
據了解,該鋼箱梁長108米、寬39.4米、高3.5米,由12個小節段拼接而成,橋面部分相當于10個籃球場的面積,凈重約2837噸。
中交二航局翔安大橋A2標段項目書記吳春明介紹:“我們要將箱梁提升到預設高度后,水平移動到橋墩上,然后進行對接作業。慢工出細活,為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提升高度和水平位移都不會快,提升高度一米需要5分鐘。”
借助測量監控系統的輔助,起重船按照指令找準位置將鋼箱梁逐步下放到橋墩頂部預先埋設的調位支座上。之后作業人員利用千斤頂,完成精確調整和加固。
下午3時許,經過6個小時的海上作業,鋼箱梁精準坐落在18號和19號墩臺的墩頂。
【亮點】
墩臺媲美港珠澳大橋
翔安大橋跨海橋梁中有4.2公里的上部結構采用預制鋼箱梁,鋼箱梁制造采用了國內先進技術,解決了橋面荷載疲勞受力問題。
其中大橋預制墩臺采用豎向干接縫匹配預制工法,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國內第二次、福建省首次在跨海橋梁中應用。
專用吊具省時省力
據悉,在首節鋼箱梁吊裝中,承建單位研發制造了適用于變寬曲線整幅大節段鋼箱梁吊裝的專用吊具,吊具重560噸,是國內同類型橋梁中采用的最大吊具。該吊具部分節點構件采用柔性連接,能夠有效縮短現場吊裝時間,降低施工風險。
10多臺重器一同作業
在鋼箱梁吊裝過程中,項目團隊提前策劃、周密協調,實現了一臺4000噸級浮吊、一艘萬噸級鋼箱梁運輸駁船等10余臺(套)重量級神器在同一海域有條不紊作業,并結合海域潮汐特點精準選擇作業窗口期,為鋼箱梁吊裝提供了穩定環境。
智能調位精確到毫米
在鋼箱梁坐落墩頂后,采用三向液壓千斤頂,通過智能傳感器和調位控制系統,將調位數據在信息平臺集成,將鋼箱梁調位精度控制在毫米級。
【名片】
翔安大橋
翔安大橋是廈門市進出島交通網絡規劃中重要的跨海通道之一,是繼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海滄隧道后的第七條橋隧跨海通道。
項目西起枋鐘路與金尚路交叉口,接海滄隧道本島連接線,以隧道方式下穿現有枋鐘路,向東以連續梁橋跨廈門東側海域,終于翔安大道,全長約12公里。其中跨海橋梁(海中區)長約4.5公里。大橋為單幅變高變截面連續梁橋,雙向八車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