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黎靜 胡杰
7月1日,世界最大跨度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建設迎來重要節(jié)點,大橋進行上部結構首件吊裝,這也標志著白居寺長江大橋全面開啟上部結構施工,預計明年6月底完成主橋合龍。
預計明年6月底完成主橋合龍
7月1日上午,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鋼桁梁施工現場看到,隨著現場負責人的一聲令下,大橋主橋鋼桁梁首根鋼構件緩緩起吊,標志著大橋主橋正式開啟上部結構施工。
“本次吊裝的首件鋼構件為大渡口側P7主塔中橫梁上的第25號節(jié)間下弦桿,長9.7米,高3.8米,重約60噸。”中交二航局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敖成標介紹,大橋鋼桁梁拼裝將采用4臺75噸的全回轉橋面吊機進行吊裝,大渡口側主塔和巴南側主塔各布置兩臺,以兩個主塔為支點,同步向兩側對稱懸拼,將首先完成邊跨合龍,再進行主跨合龍。
分布在兩個主塔的首臺橋面吊機各自安裝完成3個節(jié)間后,再安裝第二臺橋面吊機。兩岸的四臺橋面吊機全部安裝完成后,鋼桁梁將以平均每天1.5米的速度向兩側“生長”,預計明年6月底完成主橋合龍。
大橋鋼桁梁用鋼總量超過“鳥巢”
“大橋鋼桁梁主體結構由主桁上弦桿、下弦桿、腹桿、邊縱梁、斜拉桿構成,主橋共劃分為93個節(jié)間,每個節(jié)間長15米,重約500噸,由16個桿件、1.1萬套高強螺栓栓接而成。” 敖成標表示,構件之間除栓接外還需通過焊接連接,上弦桿頂板之間、上弦桿頂板和上層鋼橋面板之間、下弦桿頂板與下層鋼橋面板之間為現場焊接。鋼桁梁采用倒梯形布置,上層橋面寬38米,為城市快速路過江通道,下層橋面寬19.2米,為軌道18號線過江通道。大橋鋼桁梁總重約4.43萬噸,超過“鳥巢”的用鋼總量。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2020年復工時間比原計劃晚了近一個月,而實際影響卻接近3個月。項目部通過一系列舉措,將復工時計劃的首件吊裝時間提前了20天,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白居寺長江大橋除開啟主橋鋼桁梁施工外,大橋主塔高度也即將迎來236米高的主塔封頂節(jié)點。今年復工以來,大橋主塔爬升高度約60米,當前累計已接近200米大關,預計9月初將完成主塔封頂。
計劃2022年5月建成通車
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由重慶城投集團與中交二航局共同投資興建,在渝央企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擔施工任務。項目西起于大渡口區(qū)陳家閣立交,上跨釣魚嘴1號路、茄子溪車站后以大橋形式跨越長江,東止于巴南區(qū)內環(huán)快速路太陽崗立交,路線全長3.5千米。其中,白居寺長江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面五跨半漂浮體系鋼桁梁斜拉橋,長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兩個主塔為空間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結構,高236米,相當于84層樓高,是重慶主城區(qū)最高橋塔。項目于2018年9月開工,計劃在2022年05月建成通車。
白居寺長江大橋是重慶市“五橫線”和軌道18號線跨越長江的控制性節(jié)點工程,建成后將直接聯(lián)系大渡口釣魚嘴與巴南花溪、龍洲灣片區(qū),對推動軌道18號線建設、完善重慶市快速路網、打通主城南部東西向交通大動脈、助力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新聞多一點>>
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城鄉(xiāng)建委獲悉,2020年主城區(qū)城市道路建設計劃項目共97項,涉及跨江大橋9座、穿山隧道8座、道路920公里、立交23座。其中:續(xù)建項目共75項,計劃新開工項目共22項。
目前,城市路網建設中,水土家嘉陵江大橋、坪山大道、數據谷北立交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年度計劃完工四橫線二郎立交至陳家坪立交改造、金家灣立交改造等項目。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攝影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