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隨著最后一根樁基的澆筑完成,中交二航局參建的廈金大橋(廈門段)西主塔劉五店航道橋樁基施工全部完成,標志著劉五店航道東西兩座主塔樁基全部完工,大橋從水下作業全面轉入水上施工階段,為后續承臺、塔柱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劉五店航道橋東、西主塔各有50根樁基,為直徑2.7米至3米的變徑樁,呈“啞鈴型”布置于主塔承臺下方。其中西主塔樁基地層差異大,呈“左高右矮”傾斜狀態,且淤泥層孤石較多。為滿足承載力要求,西主塔樁基對應左右兩個“啞鈴型”布局,設計為“左短右長”結構。左側群樁設計最大樁長47.8米,最長鉆孔深度60.15米,右側群樁設計最大樁長74.34米,最長鉆孔深度85.8米,創造了廈金大橋(廈門段)最深樁基施工紀錄。
西主塔海底地質花崗巖孤石發育豐富,分布離散性強,且多為球狀微風化巖塊,與周邊地層差異較大,給樁基鋼管樁施沉、平臺搭設、鉆孔工藝選擇等帶來諸多挑戰。項目團隊經過近兩個月巖理研究,確定了鉆機選型,掌握了不同強度孤石的破碎力度、傾角控制等參數,并深入開展渣樣分析,預判問題類型,提出改進措施,增強了復雜地質處置能力,確保西主塔樁基施工完成。
廈金大橋(廈門段)起于廈門本島,跨海連接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同步建設翔安支線,路線全長約19.6公里。作為落實“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廈金大橋(廈門段)是構建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先手棋,全線建成通車后將與翔安國際機場、廈金航線共同構建起對臺海陸空立體交通新格局,對福建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彭仕洲 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