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廣澳高速廣珠段改擴建項目橫瀝大橋跨洪奇瀝水道橋63號墩水上承臺澆筑完成,這也是項目澆筑的首個水上主墩承臺,標志著項目施工進入全新階段。
此次澆筑的水上承臺為矩形埋置式承臺,下設8根直徑3米的鉆孔灌注樁,承臺長23米、寬11米,厚度5米,承臺單次最大澆筑方量為1265立方米。
此次承臺施工的難點在于圍堰施工。63號墩采用鋼板樁圍堰施工,壁體采用單根長度為21米的拉森IV型鋼板樁,采用插板機進行圍堰施沉。為確保鋼板樁施沉精度,項目團隊結合實際對各種工況進行反復驗算,最終決定在低潮位時焊接第一層圍檁。圍檁作為鋼板樁圍堰施沉過程中的導向裝置,對鋼板樁插打起導向作用。鋼板樁施沉完成后,抽水至第二層圍檁位置,安裝第二層圍檁和內撐;最后回水至圍堰內外水頭一致,對基坑內部進行帶水開挖,開挖至封底標高后,進行水下封底混凝土澆筑;待封底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后,抽干水、割除鋼護筒、破除樁頭、澆筑找平層。至此,圍堰施工完成。
由于承臺屬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是控制混凝土裂縫的關鍵因素。項目部采用自主研發的混凝土智能監控系統,實現混凝土溫控智能化,大幅降低混凝土開裂風險。施工現場放置兩個水箱,泵入冷卻水管,冷卻出水回收至水箱循環使用,以避免冷卻水的溫度與混凝土內部溫度之差超過20度。
項目團隊嚴格執行技術交底制度,組織專項施工方案技術交底,使作業人員明確施工順序和要求。為保障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及時供應,項目部進行了混凝土原材料物資盤點和相關設備準備工作,確保了本次澆筑順利完成。
廣澳高速公路是廣州至澳門高速公路,于1997年開工建設,1999年建成通車。廣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目前有50多公里正在進行改擴建,是聯系廣州、中山、珠海、澳門極為重要的高速運輸通道,公司承建廣澳高速改擴建工程TJ6合同段,起于廣州市橫瀝鎮前進村跨洪奇瀝水道后進入中山境內,全長約6公里。該項目的建設,將有力加強廣州南沙、中山、珠海三地交通聯系,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賦能提速,對加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具有重要意義。(潘時蘊、王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