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港灣和中交二航局共同研發的“跨海架空輸電線路主體結構快速化建造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經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成果依托馬來西亞檳城275KV跨海輸電線路項目研究形成。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局(TNB)開發,橫跨檳威海峽,緊靠檳城第一跨海大橋,全長8.5公里,是馬來西亞首個大規模跨海輸電線路工程。項目包含電塔31座,其中6座塔結構采用雙肢檳榔型設計,兼具景觀特色。電塔設采用鋼結構,最大高度超100米。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檳城新地標,極大增強檳城地區的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
項目建設面臨鋼管樁基礎承載力不足、海上大尺寸空間曲面異形高樁承臺結構施工難度大、檳榔型電塔線形控制和合攏精度要求高等難點。項目團隊堅持問題導向、產研結合,研發了“跨海架空輸電線路主體結構快速化建造關鍵技術”成果。主要包含三方面成果。一是發明了一種可有效提高樁基礎承載力的半封閉式樁靴結構和“靜載和動載試驗檢測結果相互印證”的綜合試樁法,可快速完成模糊地質條件下的鋼管樁施沉并保證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二是研發了裝配化承臺殼體結構與填芯現澆相結合的承臺施工技術,解決了大尺寸空間曲面異形結構的海上施工難題,大幅提升施工作業效率;三是研發了雙肢檳榔型鋼塔安裝姿態調整技術和內置水平法蘭高強螺栓連接工藝,提高了安裝、合龍精度及效率。
該技術成果申請國內專利11項、國際專利2項,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馬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