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黃沙溪站完成首模二襯施工,成為全線第二個澆筑車站二襯的暗挖車站,標志著黃沙溪站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黃沙溪站位于重慶市渝中區黃沙溪市政隧道、菜袁路市政道路下方,沿菜袁路東西向設置,為13米島式車站,為單拱雙層結構,與遠期26號線換乘。
車站圍巖為砂巖與泥巖互層,位于菜袁路市政道路下方的主體隧道區段長約95米,隧道拱頂覆蓋層厚度約13.8米至16.3米,位于黃沙溪市政隧道下方的主體隧道區段長約129.9米,主體隧道拱頂距黃沙溪市政隧道底約10.1米至13.5米,隧道拱頂覆蓋層厚度約29米至47米。車站屬IV級深埋隧道。主體隧道采用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全長224.9米,開挖寬度24.3米,高21.3米,開挖斷面面積441.3平方米。
車站二次襯砌結構斷面高20.66米、寬23.5米,抗滲等級P12,厚度85厘米。混凝土采用全自動液壓二襯臺車進行澆筑,本次澆筑二襯段長9米,混凝土338立方米,鋼筋88.68噸。黃沙溪站第一模二襯為車站小里程端與1號風道接口位置,由于場地限制,開挖步距僅45米,只能在二襯臺車上綁扎鋼筋,施工作業面狹窄,安全風險大。
項目部層層分解施工計劃,優化施工方案,在二襯施工前組織人員觀摩學習同類型施工現場,學習優秀經驗。在工藝細節上,項目部對首模二襯襯砌施工準備、臺車定位、支架搭設、防水鋪設等工藝流程按設計要求嚴格把關,并提前調試二襯臺車,對鋪設防水層、綁扎二襯鋼筋仔細檢查,確保各項指標達標。
在二襯臺車上綁扎鋼筋難度大,項目部組織45名鋼筋工作業,并從斷面復核、初支掃描、臺車受力分析和洞內安裝驗收、防水卷材鋪設等重要環節逐項清查,確保責任到人。在質量管控上,項目部對防水卷材、鋼材、預埋件、混凝土等取樣檢測,從源頭把控材料質量,安排專人對混凝土入模狀態及和易性全程盯控,確保了入模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達到要求。(劉馨蓮、王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