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藻渡水庫項目部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輸水隧洞標準化內部觀摩活動。山王廟隧洞、大崗隧洞的建設者們向大家共同展示隧洞建設取得的成果。
藻渡水庫由樞紐工程和輸水工程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樞紐工程大壩位于綦江區趕水鎮,最大壩高104.5米,壩頂軸線長298.7米,正常蓄水位375米。樞紐工程已于2023年9月1日破土動工。輸水工程主要由主干渠、右干渠、左干渠組成,總長度約94公里,涉及交叉建筑物多、穿跨越區域復雜、隧洞施工條件差,施工建設面臨艱巨挑戰。
山王廟隧洞全長8219米,其中2號支洞全長493米,縱向坡度高達36.1%,施工難度大。自4月25日正式進洞以來,建設者們僅用兩個月就完成180米的艱難掘進。協作隊伍施工負責人介紹:“面對高坡度和復雜地質條件,我們采用了鉆爆法施工,配合大傾角120型扒渣機和6立方米曲軌自卸礦車運輸系統,有效克服施工難題。”
觀摩團成員對山王廟隧洞的礦車防跑車系統贊嘆不已。該系統采用“一坡三擋”的布置,包括兩個阻車器和一個超速吊梁。項目安全員王杰雙表示:“我們將安全意識貫穿施工全過程,這套系統就是我們匠心獨運的成果。”
大崗隧洞長達12.19公里,是本次觀摩的另一個亮點。該隧洞采用了EBZ230懸臂式隧洞掘進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崗隧洞協作隊伍現場負責人李安國說:“這臺設備整合了多個工序,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顯著降低了對周圍巖體的擾動,特別適合以IV類圍巖為主的隧道施工。”
在技術交流環節,工程師們詳細介紹了掘進開挖、超欠挖控制、立架和噴漿等關鍵工藝。特別是利用紅外線導向和全站儀相結合的精確控制方法,精度控制在5公分內,讓與會者贊嘆不已。在噴漿演示中,技術人員展示了分層噴護技術,這一技術確保了隧道結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在保證噴漿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隨著觀摩活動的結束,參與者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他們不僅學習了先進的施工技術,更感受到了項目團隊的凝聚力和使命感。項目執行經理段振益在總結發言中表示:“無論是山王廟隧洞高坡度挑戰,還是大崗隧洞長距離施工,我們都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奮力將每個環節做到極致。為了高品質建好藻渡水庫,這是我們的責任所在。”(曹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