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無畏艱險,他追求卓越,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堅定的精神底色。從他的眼神中,你能看到建設者特有的光芒,無論面臨何種挑戰,他始終保持那份初心和使命,勇往直前……
2020年2月1日,本該是員工返崗的日子,但此時正值國內疫情高峰期,項目要復工復產,防疫物資是關鍵。可市場上是“一罩難求”,酒精、消毒液、測溫槍基本售罄。
這天剛好是白居寺大橋項目支部書記李杰值班。為了解決防疫物資的問題,李杰在項目工作群里發了一則消息,動員大家廣泛利用社會資源,聯系采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同時叮囑大家不要外出,在家做好隔離防護。另一方面他打電話向公司求助,與國外兄弟項目溝通。經過近一周努力,打了數百個電話,最終通過公司在孟加拉的項目訂購到8000只口罩。看到國外傳回來的快遞發貨單,李杰稍微松了口氣。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的問題解決了,可工人返崗問題又擺在他面前。
“這么大個工程,光有管理人員不行啊,現場施工還得靠工人兄弟們!”首批返崗管理人員都是通過自駕返崗,工人兄弟們多數沒有私家車,在當時的疫情狀況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存在著較大風險。李杰逐個跟協作隊伍負責人打電話,統計工人中有私家車的情況,先組織有車且符合健康要求的工人自駕返崗,盡快把施工現場動起來。針對省外工人,經與班子成員討論決定,省外工人一律由項目部組織包車接回。同時,為加快健康確認,他又多方聯系,找到一家具有資質的醫院派醫生到施工現場對省外返崗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通過一系列努力,大橋在2月21日正式復工,3月1日項目建設者全部安全返崗,并通過核酸檢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白居寺長江大橋復工時間比節前原定計劃推遲近一個月,而實際耽誤工期達三個月。為了將失去的時間搶回來,項目部多措并舉按下返崗復工“快進鍵”,同時倒排計劃,優化施工方案,加大人員、設備投入……經過大家的并肩作戰,耽誤的工期一天天被追趕回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此時項目的建設卻又迎來了“新的挑戰”。
“根據上游水文站預測,今晚水位將上漲至194米,請各小組按照防汛應急預案Ⅰ級響應作好應對準備,水位到達190米時巡查人員務必撤離!”2020年8月19日凌晨4:30,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李杰在項目防汛應急群里發布緊急消息,洪水一天后將抵達項目施工區域。
“本次洪峰將是重慶近百年來最高洪峰,項目所有人員以及物資設備都需要轉移!”上午7:00,李杰通過對講機指揮現場防洪搶險工作。與此同時,他安排辦公室聯系人員撤離車輛及安置酒店。上午11:00,現場所有貴重物資及設備成功轉移,工地大門關閉并拉起警戒線,項目全員撤離完畢。次日,洪峰順利過境,李杰帶領的項目團隊打贏了這場防洪搶險攻堅戰,將洪水對項目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連續經歷新冠疫情、長江特大洪水的沖擊,項目有效施工時間已損失達143天。“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這句話始終印在李杰的心中。他組織建立黨員突擊隊,以黨員領導干部劃片包干的方式抓生產,讓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負責自己的“責任田”。
2022年1月,白居寺長江大橋順利通車。3年多時間,水漲水落,寒來暑往,李杰與建設者們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力量,在長江上“作畫”,讓天塹變通途,用艱苦奮斗的精神詮釋了“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