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隨著主纜索股架設突破第200根,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主纜索股架設總量實現過半。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為主跨1666米的懸索橋,主塔高270米。大橋共設左、右幅兩根主纜,單根主纜由199根索股構成,全橋共包含398根主纜索股。每根索股長約3000米,重約85噸。每根索股又由127根直徑6毫米的鋅鋁合金鍍層高強鋼絲并列而成,全橋主纜鋼絲總長度加起來可環繞地球4圈。
主纜是伶仃洋大橋最關鍵的受力構件,有著懸索橋“生命線”之稱。成橋階段兩根主纜最大纜力將達10萬噸以上,相當于能同時承受3艘中型航母的重量,主纜采用國內主流的預制平行鋼絲索股法(PPWS法)安裝施工。
伶仃洋大橋主纜采用國內自主研發的2060兆帕鍍鋅鋁鋼絲。與以前懸索橋索股鋼絲相比其強度更大,韌性要求更高。大橋主纜鋼絲用量達3萬余噸,采用2060兆帕高強度鋼絲可減輕主纜自重,還能減少架設工程量。
大橋主纜跨度大、高差大,主纜索股架設和線型調整面臨挑戰,對索股精度控制提出更高要求。項目部精細管理索股架設過程,投入2臺40噸卷揚機、2臺大塔吊等重型設備,采用“白天牽引、夜間調索”的雙向施工模式,單次牽引耗時2小時左右,施工高峰期每天可完成單幅4根主纜索股牽引,有力加快進度。
深中通道是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之后,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筑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動脈,建成后將有力推進珠三角經濟、交通一體化及轉型升級,成為聯系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直聯通道,屆時從深圳到中山車程將由原來的2小時縮減至20分鐘。(張政、李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