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在烈陽炙烤下彎下了腰,躲避著直面而來的熱浪。起重機、挖掘機、打樁機等巨型鋼鐵巨獸高亢地吼叫著,曬得黝黑的工人們正冒著熱氣的大地上干得熱火朝天。
這是6月8日下午龍潭長江大橋LT-A3標的施工現場,工人們身上傾盆般的汗水迎著陣陣江風揮散著。
“嗶嗶嗶”,急促的警鈴和警哨聲突然間響了起來,現場安全總監李英杰發出防汛警戒信號:長江水位已迫近“6.8米警戒水位”,筑島平臺隨時都有可能被淹沒!項目負責人周明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第一時間向江蘇省交通建設局、監理與安全中心上報了汛情。
“請各小組到達指定位置!”對講機中傳來沉穩而又剛勁的聲音。短時間內,項目部應急搶險人員有序集結成7個小組,并快捷整齊地奔赴筑島平臺。
“請安全警戒組立即對現場進行警戒,同時組織人員疏散!”“請資源保障組做好物資發放!”……安全警戒組收到通知后迅速進入筑島平臺,快速引導施工班組撤離,并用警戒線對現場外圍進行了警戒。一側的資源保障組快速分發了搶險救援物資,救援機械設備在短時間快速抵達現場。
“報告現場指揮,長江水位已達到警戒水位!”“請技術專家組指定方案!” 忽然間,對講機再次急促響了起來。
技術專家組組長曾煒立即根據水文地質、設計圖紙與水速及以往經驗,制定了同時進行回填樁孔與水泵排水的搶險方案,“其一能防治水滲透,其二能排出筑島平臺的水!”曾煒邊指著圖紙邊匯報著。
挖掘機、回填車輛等設備隨后快速到達位置進行回填。就在此時筑島平臺再次傳來1號位置出現大量滲漏、甚至噴涌的消息,平臺積水越積越多。涌水無情地淹沒了大伙的小腿,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筑島平臺被淹沒的風險。
周明生立即命令搶險救援組人員用沙袋封堵滲漏、增加了大功率水泵抽水。能否戰勝水魔的關鍵就在于滲漏是否堵得住,排水速度能否大于進水速度。
35個搶險勇士將一個個厚重的沙袋封堵在滲漏口,多個水泵同時排水依然沒能堵住滲漏,積水已漫過他們的膝蓋……很多人的肩膀已支撐不住沙袋的重量了,兩腿開始發軟。
“不要停下來!汛期馬上就要過去了!堅持?。?rdquo;在周明生鼓舞下,35位搶險“戰士”再次迸發出驚人的力量,一袋、兩袋、三袋……一個小時后滲漏速度開始減緩,劉師傅看到希望后力量更足了,完全忘了挖機的存在,一下沖到挖機后面,被挖機旋轉時撞傷了左小腿。一旁的現場指揮人員發現后立即檢查了他的身體情況,發現劉師傅腿抬不起來,立即向現場指揮匯報。
防滲不能停,安全也要顧!此刻周明生有點急了,立即安排醫療救護組趕去現場,同時增加搶險組人員。醫療救護組到達現場后,發現劉師傅左小腿骨折,現場條件只能做簡單處理,若醫療不及時或者骨頭移接不到位很可能影響正常生活,嚴重的還會造成殘疾……
經過對外聯絡組較為急促顫抖的簡短溝通后,很快聯系到最近的醫院,引導救護車迅速入場救治傷員,保證了傷員得到及時有效救治。
就在此時,潮水開始漸漸退卻,防滲工作也接近尾聲,大伙拍了拍滿身泥土,燦爛地笑了,有人嬉笑著對周明生說:“不就一次演練嘛!用得著這么認真么?”
他嚴肅卻回答道:“不認真怎么能行?萬一哪一真的來了汛情你可就后悔了!”(王麟 陳克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