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大山深處、金沙江畔,素有麗江南大門之稱的金安鎮,兩根橋墩在懸崖邊上依山而立、拔地而起、直沖霄漢,幾十跟鋼索從懸崖上生長出來,穿過墩身,向著對岸飛奔而去,這里就是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金沙江大橋,又一座世界級工程。
金沙江大橋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條東西向高速公路——華麗高速的控制性工程,該橋是主跨為1386米的雙塔雙索面單跨簡支板桁結合加勁梁懸索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高海拔、高差大、高地震烈度地區的最大跨徑懸索橋,而說到這座世界級工程,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功臣——王連彬。
“從技術上來講,懸索橋的施工工藝要比斜拉橋簡單。但金沙江大橋不一樣,它的施工要比自己做過的任何斜拉橋男。”從工作開始,17年中一直與斜拉橋打交道的王連彬這樣評價金沙江大橋的建設難度。據了解,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懸索橋。
然而,即便王連彬知道建設金沙江大橋的難度非比尋常,但他還是毅然接了下來。他說:“我是干工程的,肯定想干有挑戰性的。”
項目進場后,按照施工計劃,王連彬首先要帶領團隊做好橋梁的橋墩、隧道和錨洞的建設。然而,令王連彬沒想到的時是,一進施工現場,這里的地形地勢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因為按照設計要求,結合當前地勢,這三個工點都需要在約90度的陡坡上完成,其中橋墩的位置處于罕見的五級邊坡下。同時,這三處施工工點的作業平臺均不滿足施工條件,施工用的鋼筋籠、架橋面用的鋼桁梁以及大型設備都沒地方存放和作業,因此施工場地的建設提供成了王連彬需要最先解決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在坡上搭建了鋼平臺作為臨時場地。”說著王連彬指了指橋墩旁邊的鋼平臺。從平臺的上方可以看到,這些平臺均由鋼板組成,下方則利用鋼柱支撐,而鋼柱的腳均放在斜坡上,斜坡的下方就是碧綠的金沙江,在平臺的施工搭設中稍有不慎就會跌落到江中。
解決了施工平臺,本以為可以持續推進時,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當日,王連彬正在辦公室看施工進度圖,一個電話打了進來——“橋墩的樁基突然打不下去了…….”電話那頭,施工隊負責人說。
趕到現場,王連彬看到:打樁的設備還除了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鉆桿也飛快的轉動著,但卻絲毫下不去。最后經過試驗人員的試驗結果顯示:樁基下巖石強度超過330兆帕。而最開始設計的巖石強度為129兆帕,同樣設備的承受能力也只有129兆帕,因此打樁又成了橋梁建設的攔路石。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王連彬只得找到設備廠家,定制一臺專供330兆帕的打樁設備。雖然新設備的到來了,但問題卻接踵而至——由于孔打的太深,不僅炸藥的性質會發生改變,不能起爆;鉆桿也會出現偏差,就好比20厘米長的木棍不容易彎折,但1米成同樣粗細的木棍輕輕的就能折彎一樣。
“新的問題就有新的方法,因此我們想到了,把鉆孔的深度打淺點,再用炸藥起爆。”王連彬說,“施工雖然慢點,但總在前進。‘’就這樣,王連彬帶領大家克服了在懸崖邊上的種種不利,讓橋梁隧道一天天不斷的前進。
當然,對于王連彬來說,他創造的奇跡還遠不止此——
早在2014年中交二航局中標昆明飛虎大道的建設時,王連彬就創造了奇跡。當時由于完成征地拆遷的時間為次年的1月中旬,但根據要求,項目要在5月1日完成通車。工期緊任務重,王連彬絲毫不敢怠慢,他在80天的時間里,與同事們完成了16億的產值,并創造了單月完成4.2億產值的輝煌業績,打破了二航局單月產值的記錄。(田本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