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苗圃大戶湯禹明的57畝地終于拿到手了!”好消息再一次從項目征遷辦公室傳來,截止目前項目征地遷改工作完成比例達97%。
中交二航局南中高速公路TJ03合同段項目全長8.4公里,占地656畝,涉及6個村。征地拆遷區域內征地流程復雜、歷史遺留問題多、河涌多、經濟作物多、魚塘多、房屋多、管線多,給項目部征地拆遷工作帶來艱巨挑戰。如何化難為易,快速推進?南中高速TJ03標項目堅持黨建引領,敢想敢拼,破解了征遷難問題。
融入“釘子戶”
“釘子戶”是征地拆遷中最讓人頭痛的問題。“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征收工作順利推進的前提和基礎,一定要做實、做細、做深群眾工作,融入他們中來。”項目黨支部書記黎安偉在征收工作開展之初就明確了這一點。
在征遷區域內,群安村村民李順明就是其中一個“難纏戶”。他家12.7畝地都在征收區域內,征收就意味著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一下就斷了。李順明起初的抵觸情緒是最激烈的,在他的帶領下不少村民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
讓村民安心、放心,獲得他們的支持理解成為征遷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項目部征地拆遷黨員責任區組長、征遷辦主任李祖超帶著征遷工作組4名同志一起扎進政策學習中。從《土地法》到《物權法》,從《南中高速公路規劃圖》到中山市拆遷政策、規定,他們一遍遍學,并根據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實際勾勒重點,反復學習。憑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帶著青苗賠償清單,李祖超帶領征遷組有計劃地開始了工作。在村組協調配合下,一人一戶進入拆遷戶中講解政策,對村民不理解的、不懂的內容著重進行解答。同時項目部與村委對征遷政策、補償標準等在村務公開欄中公開,徹底打消了村民徘徊觀望、相互攀比、漫天要價的念頭。
如果說以理服人是讓征遷戶們被迫接受要征遷的事實,那么以情動人就是讓他們真正接受征遷。李祖超跟著村組人員一起下村走訪、了解住戶基本情況。早上坐在河涌邊與村民促膝長談,中午與干完活回家的村民阿姨話家常,晚上又去村民家做客,李祖超他們成為了村民的朋友,為后續測繪清點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得知征遷區域內留守兒童較多后,項目黨支部在“六一兒童節”組織開展慰問,讓孩子們感受幸福和溫暖的同時,也拉進了家長與項目部的距離。就這樣,李祖超帶著項目部的年輕人“硬著頭皮、厚著臉皮、餓著肚皮、磨破嘴皮、踏破腳皮”,終于完成遷區域內32戶人家的征地工作??粗郎弦晦暮灱s合同,他們的付出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探索“依法收地”
不到現場,感受不到征地拆遷工作的難。
按照中山市政府原有25個征地流程,全部走完最快也要兩年。而施工任務迫在眉睫,2022年6個億產值目標擺在項目員工面前。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征地拆遷工作經驗的老黨員,李祖超扛下重任,立下“軍令狀”:“現場要一畝地,征遷辦就交一畝地;現場要100畝地,就交100畝地,絕不耽誤施工進度!”
當征地公示、生產隊表決、測繪評估工作都有序進行時,項目部征地拆遷工作碰到最大的“瓶頸”——在與鎮政府、村組聯合開展青賠工作談判中時,村民中有的人直接拒絕溝通談判的,有的人嫌賠償款太少,有的人向政府提出過分要求,大家紛紛以各樣的理由拒絕簽訂征地補償合同,談判長達3個月,效果卻十分不理想。
原有征地流程在談判階段難以繼續,現場施工卻要不斷推進。怎么樣才能讓收地流程繼續走下去呢?在研究中山市以往征遷案例時,李祖超發現橫欄鎮之前就很好地通過依法收地順利拿到200多畝地。他第一時間就決定聯合鎮政府、村委會征遷人員前往橫欄鎮“取經”,面對面學習經驗,再回來改進,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南中高速項目的依法收地流程。
首先是將原有測繪評估、賠償明細等資料全部清理好,在鎮政府黨委會上進行研究、討論、通過之后,政府將補償款提存至公證處,由公證處發放補償款并通知農戶搬遷,然后政府各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將依法收地可能面對各種情況的方案做好。在得到政府明確指示后,項目部主動出擊,發布搬遷告知。項目各部門相互配合,明確收地施工時間、程序、人員、設備等,開始征地區域內的青苗搬遷、魚塘清理等依法收地及施工。
對南中高速項目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收地流程,李祖超開始在區域內的沿江村試運行。第一次嘗試就大獲全勝,沿江村“無震蕩”地完成交地任務。隨后這套流程在征遷區域內的全面推廣,一舉收地群安村新豐1、4、5隊因2010年預征地歷史遺留問題的全部150畝土地,短短兩個月交地比例就翻了一番,從40%提高到90%。
看著取得的成績,李祖超絲毫沒有放松,又帶著工作組年輕人投入到管線遷改和剩余房屋征拆的突擊工作中。
都說征地拆遷“天下第一難”。用李祖超的話說,只要以人為本,依法拆遷,天下第一難也就不再難了。目前項目剩余零星征地拆遷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全體員工正向著2022年建設目標全力奮進。(李琴)